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中标环保集团

搜索
不断以卓越的产品和服务满足用户需求
Continue with excellent products and services to meet customer needs
查看内容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2022-6-4 16:4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136| 评论: 0|原作者: 人民日报|来自: 人民日报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2012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美丽中国成为执政理念。

  中华民族,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人与自然,开启和谐共生新篇章。

  新时代,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新时代,要深化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规律性认识,全面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这个旗帜必须高扬。

  十年领航——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十年奋进——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直面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厚重书写绿色答卷。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为人类文明永续进步贡献中国方案。

  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指导新实践。

  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系统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力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一)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时近芒种,果熟麦收,万物竞秀。

  从万里长江到九曲黄河,从东北平原到热带雨林,美丽中国,江山如画。

  很多时候,回望走过的路,才能看清走了多远、抵达何处。

  就在十余年前,秋冬季节,我国北方一些地区多次遭遇大范围严重雾霾,“PM2.5”成为困扰我们的一个环境指标。那时,镜头里的蓝天白云成了稀罕物。家住河北石家庄市石府小区的资深摄影爱好者王汝春说。

  人均自然资源多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中国,短短几十年里,走过了西方国家几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历程。发达国家一两百年间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在我们的快速发展中集中显现。

  重要关头,党的十八大作出重大战略部署:

  在习近平同志主持起草的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治国理政重要内容,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写入党章。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直面时代课题、破解发展和保护之间矛盾的关键抉择——

  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抉择——

  从谋生活盼生态,从日子难不难日子好不好。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人民群众热切期盼清新空气、清洁水质、清丽山川。

  2013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提出振聋发聩的生态三问”——

  如果仍是粗放发展,即使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那污染又会是一种什么情况?

  在现有基础上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总量增加一倍,产能继续过剩,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态环境?

  经济上去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大打折扣,甚至强烈的不满情绪上来了,那是什么形势?

  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就是为了既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顺应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关键抉择——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其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

  放眼历史长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全新的历史方位,全新的历史重任,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新的赶考之路上的必答题。

  这是一道凝重的考题,也是一次深远的破局。新时代的领路人从容落子:

  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条基本方略;

  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是一大理念;

  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一大攻坚战;

  在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美丽是一个重要目标。

  这五个一,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体现了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和要求。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

  (二)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朗朗晴空、徐徐清风,民生之要、百姓之盼。

  全国10个污染最严重城市河北占了7个。再不下决心调整结构,就无法向历史和人民交代。”20139月,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习近平总书记严肃指出。

  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20142月,在北京考察工作时,总书记明确要求。

  压减燃煤、调整产业、联防联控、依法治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接续推进,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大规模开展PM2.5治理的发展中国家,攻坚克难,力度空前。

  也正是自2014年起,王汝春坚持每天早上拍摄同一片天空,8年间几未中断,69岁拍到77岁,蓝天照一年比一年多。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总书记和咱老百姓心连着心!翻阅已有3000多张照片的天空日记,王汝春感慨不已。去年,石家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2013年增加197天。

  站高望远,不畏浮云遮望眼;硬招实招,一锤接着一锤敲。

  今日中国,GDP不再是衡量经济发展的唯一标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共举,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这十年,生态文明地位之重,前所未有。

  夏日的云南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碧波如镜,游人如织。

  2015年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古生村,了解洱海湿地生态保护情况,和当地干部一起立此存照希望水更干净清澈

  洱海保护治理攻坚战全面打响,最近两年水质评价均达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美景重现。

  眺望祁连山,提醒要继续爬坡过坎,实现高质量发展;驻足汾河岸,叮嘱让一泓清水入黄河;到塞罕坝林场,强调抓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赴海南考察,要求坚持生态立省不动摇”……

  跋山涉水,步履不停;山高水长,映照初心。

  长远大计”“千年大计”“根本大计”……谆谆嘱托、殷殷寄望,见证着心系人民福祉、牵挂民族未来的深厚情怀,刻印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

  这十年,环境保护制度之严,前所未有。

  敢于动真格,不怕得罪人,咬住问题不放松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展开,勇敢亮剑。截至目前,两轮全国督察共受理转办群众举报28万余件,绝大多数已办结或阶段办结,推动解决一批突出环境问题。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新修订的环保法长出牙齿,成为中国环境立法史上重要里程碑。

  河湖长制、林长制全面落实,把河道当街道管理、把库区当景区保护,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实现山水长治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相继出台,数十项改革方案接连实施,构建起生态文明体系四梁八柱

  这十年,生态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

  为保护秦岭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先后6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中央派出专项整治工作组入驻陕西,1194栋违建别墅被彻底整治并复绿。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攻城拔寨的拼劲,向污染发起总攻。

  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禁止进口洋垃圾。去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34.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增至87.5%;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增至84.9%

  以系统治理的理念、科学保护的举措,推进一体化整治。

  2013年,总书记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4年后,将纳入这个体系。去年全国两会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总书记强调一字之增: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里要加一个字。”……系统治理理念逐步形成,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生机勃勃。

  这十年,公众参与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挥锹铲土、提水浇灌……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的植树点,同首都群众一起参加义务植树。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连续10年同大家一起参加首都义务植树,这既是想为建设美丽中国出一份力,也是要推动在全社会特别是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生态文明的种子,号召大家都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

  植绿护绿、垃圾分类、节水节电、光盘行动……生态文明建设,主体在人,改变在人。绿色成为生产方式、管理方式,也成为生活方式、行为方式。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相伴携行。一幅新时代的《千里江山图》铺展开来,中国式现代化厚植绿色底色。

  ——大江大河大保护,卸下生态重负的母亲河奔腾不息。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庆、武汉、南京,三次主持召开座谈会,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把脉定向。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郑州、济南,两次主持召开座谈会,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全局高度,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国家江河战略。如今,长江干流全线保持类水体;黄河干流全线达到类水质标准,到今年8月将实现连续23年不断流。

  ——森林草原绿意浓,得到休养生息的广袤大地焕发生机。

  森林和草原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林草兴则生态兴。

  伐木工从砍树人变成看树人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储量日丰。十年来,全国森林覆盖率提高2.68个百分点,达23.04%

  牧民们退牧还草呵护地球皮肤风吹草低见牛羊景象渐增。十三五末,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增至56.1%

  ——绿色转型动力足,趋向清洁低碳的产业结构加快形成。

  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既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又降低污染排放负荷。

  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发展壮大,逐步成为支柱产业。去年,全国煤炭消费比重降到56%,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升至25.5%。十年来,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计下降约34%2011年至2020年,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8.7%

  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与环境指标逐步走向双赢。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贺克斌说,以前国外专家来中国做报告,常会拿出一张发达国家喇叭口形图表,显示GDP、各类工业产量增长的同时,污染物浓度在下降。“2013年以前我们拿不出这张图,现在我们拿出来了。

  曾任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的埃里克·索尔海姆评价,中国经验可帮助其他国家更好地解决环境问题,而最重要的经验,就是中国高层领导对环境治理的坚定决心和整体规划

  (三)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与环境治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深刻影响世界

  当冬奥盛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相遇相融,会向世界展现怎样的精彩?

  一段赛道改变施工计划,只为保护一株无法移植的古树;一簇微火点燃火炬,碳排放量仅为传统方式的1/5000;一条特高压穿山越岭,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赛时全部场馆常规能源100%使用绿电。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的四个办奥理念中,绿色居首。20172月,在北京考察工作时,他嘱托为冬奥会打下美丽中国底色;今年1月,置身世界上第一座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系统制冰的大道速滑馆,他要求发挥好这一项目的技术集成示范效应

  北京冬奥会成为首个碳中和冬奥会,为奥林匹克运动树立新标杆。

  一起向未来的主题口号,穿越山海,引发共鸣。这是今日中国向世界发出的时代强音,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奥林匹克运动领域的生动诠释。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也只有一个共同的未来。

  警钟长鸣:2011年至2020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10年;全球约100万种动植物物种受到灭绝威胁……国际组织发布的《与自然和平相处》等报告警示,地球家园面临危机。

  全球化时代的人类社会,70多亿人犹如生活在同一艘大船上的200多个船舱里,必须同舟共济。

  习近平主席给出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中国主张,激荡全球回响。

  聚焦全球气候与环境治理,系统阐释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丰富内涵与核心要义;针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强调秉持生态文明理念,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内容页面Content

Copyright © 2020 Powered by 重庆中标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华润大厦34层 在地图中查看      服务热线:023-68655099   13908389228

 

 
QQ在线咨询
售前咨询热线
023-68655099
售后服务热线
139 0838 9228
返回顶部